下載  (以下純屬個人觀後感)

 

個人鮮少接觸德國文學作品,論名著,也是以英法兩國為主,其餘國家零零星星。

海澤引領我進入德國文學殿堂,他的中篇小說題材廣泛,地點遍布各地,若故事情節皆來自想像,證明海澤的想像力創造力驚為天人,若來自生活經驗,其必定擁有豐富閱歷和獨特視野,我對這位早期諾貝爾得主的理解不深,只希望透過字裡行間,能從他的角度看德國、讀世界。

 

海澤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不過都有著爆發性的強烈情緒,尤其是女孩子,其程度從堅毅、倔降到歇斯底里不等,雖然極端,卻也總能引起讀者玩味。文章中的愛情成分占大比例,但不同於風花雪月,海澤的愛非常用力,常常是針鋒相對和尖銳性格間的摩擦,一旦墜入就只有猛烈的焚燒,直至燃燒殆盡至死不渝,這麼絕對的愛情觀讓故事富有張力,不過多了難免有種灑狗血的感覺,過度強烈愛是會傷人的,也莫怪男女主角常得熬過痛徹心扉的苦痛才能成氣候,當然喜劇收尾是功德圓滿,倘若以悲劇畫下句點不免引起感嘆,人生苦短何必固守著堡壘弄得遍體麟傷呢?

 

 

<倔強女孩>描寫一名少女因自小和母親活在父親的暴力下,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抗拒之心,卻又不可自拔愛上渡船小子,導致內心情感和恐懼的矛盾拉扯。

其實勞蕾拉心底早有了答案,情感往往是誠實的,只是她不停用過往的生活經驗提醒自己保持理智,靠著驚恐的回憶強迫自己遠離,企圖嚇退那顆純潔的少女心,面對安東尼奧的傾慕,她選擇以傷害的方式試探,半推拒半故意的想求證,心上人是否如她父親一般不可信賴,一旦堅持己見,任何勸說都改變不了,這也是神父在故事裡頭始終施不上力的原因,偏見,會扭曲價值觀和良善,但當安東尼奧的忍耐到達極限,情感如火山被引爆,失序後的關係才有機會重組,船上激烈的爭執讓人汗顏,尖銳的勞蕾拉情急之下咬傷了安東尼奧,究竟要到多麼瘋狂的地步才能讓牙齒深深陷入皮膚組織裡?愛和恨的力量交雜意外的強大,爆發後的兩人正視自己的心意,負傷的安東尼奧挫敗妥協,強烈的悔恨和同情也沖刷著勞蕾拉,最終是這位倔強女孩鼓起勇氣成就這段姻緣,選擇再相信愛情一次!!!

 

<特萊庇少女>老實說費妮婕的無所不用其極讓我感到驚恐,可以榮登恐怖情人排行,七年的相思並不短暫,我合理推斷以前的女孩死心眼守著一段戀情是由於視野狹隘的緣故,深居簡出,長年固守某個角落,導致思想也停滯不前了,這點中西方倒是相似。費妮婕選擇用強迫的方式企圖讓過往求愛不成的菲利浦回心轉意,不問意願不顧反彈,令我替菲利浦掬一把同情之淚,男人的世界裡不只有愛情,他們對事業舞台和自尊的重視遠高過小情小愛,大多數的男人流著理智的血液,這是造物者的安排,可惜的是菲利浦的滿腔抱負在險峻的山頂起不了作用,還險些讓自己淪為笑柄,面對費妮婕的死纏爛打和手到擒來的自信慌了陣腳,讀到此不禁莞爾,什麼時候女追男隔層紗這句話不管用啦!!

在費妮婕偕村民出面保護菲利浦,讓其逃過一劫後,劇情直轉而下,變成是菲利浦求著費妮婕的垂青,僅存的男性尊嚴蕩然無存,我有些不能理解,菲利浦是打算以身相許嗎?愛情這事是說愛就愛的嗎?結局是這對磨人鴛鴦黎明時分亡命天涯,遠離政府魔爪到新的地區展開新生活,留著我滿腹疑問...

 

下載 (1)  (圖片來源GOOGLE)

 

<臺伯河畔>篇幅較長,結構和伏筆也較完整豐富,最大賣點是故事中四個主人翁的主線交雜,特奧多羅和藝術家比安基的友情及前者的精神出軌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前半部用大量敘述鋪陳兩位男士如何因為生死救命之恩結識,孤僻的比安基接受特奧多羅的援助和賞賜後對他產生無比信賴和依賴,傾巢而出的情感讓我一度以為要發展同志戀情了,轉捩點是比安基將自己畢生最愛卡特琳娜介紹給特奧多羅,欲與其分享心中的秘密,沒想到特奧多羅卻瘋狂迷戀上美麗的卡特琳娜,甚至對已論及婚嫁的女友瑪莉冷淡疏遠,造成大家關係緊張,不僅差點拆散比安基那對苦命情人,也險些落得兩頭空的下場,最後理智回攏的他重新將感情放回瑪莉身上,並撮合藝術家和卡特琳娜,事情才完美落幕。

精神出軌是感情中隱形的殺手,人類對於新鮮感總無法抗拒,雖然結尾特奧多羅想開,屏除一時迷戀的情緒將自己的忠貞找回,我仍想知道,他和瑪莉之間究竟還有無愛情?這段結合到底是因為情感上的靠近還是履行責任?不論如何,傷害都已造成,即便沒釀成大錯,也終究會留下傷痕,男女之間的吸引力好脆弱,愛情稍縱即逝,再也沒有比男女之間更不安全的關係了,最愛的人往往最傷人...

 

<安德雷亞‧德爾棻─威尼斯故事>這篇作品之細膩,可以單獨出書了,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將重點放在政治鬥爭的而非兒女情長的故事了,前面<特萊庇少女>也有提到男主角因捲入政治鬥爭慘遭追殺的情節,這篇更是著重官場鬥爭和報復,十八世紀中後期歐洲貴族地位開始遭到挑戰,上位者面對有心人士的攻擊引發一連串恐怖肅清行動,本則故事以威尼斯作為背景,揮灑被殲滅的名門獨苗安德雷亞復仇之旅,結構巨大,過程揪心,我印象中的威尼是美麗的水都,那裏的代名詞是浪漫,有機會還想到當地朝聖,乘著一葉扁舟在屋瓦行列間前行,可他的黑暗政治卻打破我的幻想,硬將我拖回現實,我忿忿不平,權力鬥爭和政治陰謀究竟要毀掉多少風景才善罷甘休?我孤陋寡聞,我崇洋媚外,一直以來都認為只有亞洲的政治體系不完善,把素有文化搖籃之稱的歐陸視為人間天堂,幻想在當地沒有鬥爭和衝突,只有藝術家滿腔熱情於河畔田野間彈琴享樂,揮灑色彩,古典音樂首善之都維也納,歌劇的故鄉義大利等等都是我心目中適合居住的好地方,現在這篇文章毀了一切,我徹底醒悟,原來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有鬥爭的地方就不適合住人,放眼望去世界各地皆如此,若要遠離塵囂可能也只得跑去找北極熊或企鵝了,烏煙瘴氣、萬般無奈,這也是我極端厭惡政治的理由!!!

安德雷亞為報滅門之仇隱姓埋名甚至不惜混入高層組織,腹背受敵,層層煎熬下眼看就快癱瘓貴族體制,卻因為一時疏忽躁進錯殺友人,讓所有作為一夕間化為烏有,最後心懷悔恨痛苦投海自盡,畫下淒涼結局......我猜想這人純屬作者海澤杜撰的稗官野史,只是將其放進歷史推演,卻又不能任意更改歷史走向,於是主人翁注定是個悲劇,就像現下流行的穿越小說,未來的人回到過去本身已經夠亂了,如果再放任她活下去,當然會引起劇變,所以穿越小說後期都走哀戚路線,騙走無數少女眼淚,實則作者無奈之處!!!

由於鬥爭的戲劇張力過於巨大,裏頭關於情愛描寫本就稀少,現在更直接受到忽略,不過沒人會為這段露水姻緣惋惜,因為它壓根舉無輕重...

 

<安妮娜>拆散一對意中人的原因有很多種,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生活習慣、相見恨晚等等,不過最身不由己的大概就是沒有婚姻自主權了,安妮娜與漢斯就是底下的犧牲者,歐陸因為地形相連往來密切,但各國卻老是用種族或宗教劃分,搞階級搞優劣,非要弄得壁壘分明不可,輕則口角爭鬥,重則百年戰爭,身在台灣這個宗教大熔爐的環境裡,對此實在難以理解,不過在故事裡最大的癥結點還是在於安妮娜沒有選擇,見錢眼開的家人們以半兜售的方式將她賣給了惡劣的紈褲子弟,原本就相當反感的安妮娜在遇見漢斯後內心更加鬱卒,這段本該是幽默唯美的邂逅卻成為兩人磨難的開端,尤其是安妮娜,嘗到戀愛滋味的甜頭後對被迫的婚姻產生極端強烈的抗拒,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即將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讓我想起<格雷的畫像>一書中,三流歌劇院女主角以絕妙的歌聲和生動的演技擄獲格雷的心,因為對女孩而言,自幼就活在舞台上,終日沉浸在莎翁名劇的情節裡,她所認知的愛情就是莎翁筆下的誇張浪漫,在毫無質疑的狀況下,每場演出女伶都萬分投入,想像自己為情節中的角色,便發揮出驚人的舞台魅力。可當她與格雷相戀,體會到何謂愛情後,便再也無法忍受與陌生人共同演出愛情戲,甚至認為劇中的愛過度膚淺,不具生命,結果毀掉了珍貴的舞台生涯......

文末安妮娜因為被迫發毒誓不能與漢斯相見害了相思病香消玉殞,漢斯打擊過度帶著悲傷四處流浪,死者已逝,對安妮娜來說,出嫁之前過世也算是聖母賜予的天大恩惠,至少可以不必面對婚後不幸的後半生,但留下來的人終將背負罪惡和苦痛,永無安寧之日。

女性自主的剝奪究竟毀掉多少人的幸福難以估算,東方的情況比這嚴重不曉得多少倍,自古以來女性的處境始終艱難,婚前婚後都不受重視,被當物品任意交易買賣,還好現階段女性意識抬頭,慢慢的改善了這種變態的想法,不然身為一個愛好自由的現代新女性,我可能也會因為秉持著"不自由毋寧死"的理念抑鬱而終吧......

 

<死湖情瀾>我常想,死去的人究竟還有沒有價值?人心是善變的,而時間的力量又過於巨大,經歷萬千個日子沖刷後,那個模糊的影子還保有原本的地位嗎?電視劇和小說常上演"為愛而死"的戲碼,讓閱聽眾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也有遭逢愛人逝世悲慟不已的主角,重新獲得愛情後幸福的活下去。我並不是反對生者另覓良人,只是替那些過往的人覺得傷感,不論生前多相愛,終究走上被遺忘的路途啊...

"誓言,是用來打破的。"初聞只覺得好笑,可隨著年紀越長,卻發現這諷刺的話到底有它無奈悲憤之處,艾伯哈特因為判斷錯誤醫死了愛人,讓養父母悲痛離世,於是誓言不行醫,甚至有輕生念頭,結果自殺前救了一個小女孩,還愛上了寡婦;露綺莉亞夫人的摯愛在砲火中喪生,立下誓言一輩子不再改嫁只守護女兒到老,但最後跟了救活女兒的醫生,還兀自安慰,認為自己的丈夫絕對能理解......

當然人不可能一輩子活在陰霾下,可這樣世上還有什麼是能相信的?

 

 

下載  (圖片來源GOOGLE)

 

<回頭浪子>因夾雜了太多主觀意識在裏頭,過了好一會才漸漸感受到海澤的過人之處,故事安排精妙,人物刻劃也相當細膩,雖然苦心經營的巧合橋段被我識破了,但我仍由衷佩服這位大師的精心鋪陳,人物的反應取決於個性的塑造,但最重要的還是得讓讀者信服,違背人之常情的舉動會讓整篇文章顯得突兀牽強,但海澤的情節鋪陳和深刻動人的內心描繪總能將之合理化,這等功力尚不是人人皆有的。

母親的身分之於我還稍嫌久遠,因而我不太明白那些過分盲目溺愛兒子的母親究竟持著什麼樣的心態,更無法理解,同為女性,為何會有重男輕女的變態觀念存在?明知小說真真假假,虛構成分居多,但只要看見類似的情節總能挑起我的怒火,連牲畜都能辨別的好壞,幾百年來人類卻始終看不清,這其中造成太多遺憾和悲劇,令人不勝唏噓......

還好海澤給了這位母親僅有的一點理智,沒毀掉女兒終生幸福,甚至還強忍哀傷,將不能說出口的秘密帶進棺材裡,這的確足夠洗清先前犯下的愚蠢,也讓人哀嘆,這位女性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帶給她多麼巨大的煎熬,使她抑鬱而終。

 

<埃及豔后的雕像>整本書看下來最有神祕奇幻色彩的一篇。

關於愛情,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面對,尤其是那種太過強烈的情感,深怕一不小心喪失理智,賠盡所有。有人願意為了愛赴湯蹈火,但我缺乏此種冒險的精神,就像文章裡的男主角,一旦發現情感已不是自我能控制,就選擇逃避不面對,為了保持清醒,為了遠離風險,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樣的行徑很懦弱,不僅欺騙自己也傷害對方,愛就應該要轟轟烈烈才算瘋狂過,可是在預知前方有無法掌控的危險前避開它不也是人之常情嗎?甚至能避免之後鑄下大錯,內心情感的悸動騙不了人,但理智清醒是很重要的,隨著年紀越大,越明白愛情是需要用理智談的,雖然人家常說不管是談戀愛或結婚都需要一點衝動,可是愛情是成年人的遊戲,不該讓情緒主導一切,提得起放得下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一枝筆可能比刀劍更為銳利,因為它發揮的力量無限,甚至可以跨時代。會有這樣的感慨純粹是這個故事,如果作者從克萊奧派特拉的角度下筆,就會是個悲劇,但海澤選擇站在阿希巴德的立場,並在開頭就鋪陳他與現任未婚妻的甜蜜,導致克萊奧派特拉的不幸變成是上天的捉弄。歷史不也是同樣道理?其實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對錯,只有圍在外頭從不同面向詮釋的主觀人類...

克萊奧派特拉和阿希巴德處在不對等地天秤上,阿希巴德擁有的資源太豐富,甚至不缺愛慕他的人,可克萊奧派特拉一無所有,她唯一能給的只有滿腔的愛,若阿希巴德願意冒險將手伸向她,她會用盡生命珍惜和回報,這讓我聯想到寵物和主人之間的關係,克萊奧派特拉就像隻路邊的流浪狗,處境艱難,卑微地望著過路人,阿希巴德是那起了憐憫之心的過客,他的停駐曾給了克萊奧派特拉一線希望,但他只留下了食物,沒有如預期收留她,最後,流浪狗餓死了,但你能說這是阿希巴德的錯嗎?

 

<紅鬍子>上一段才說到感情要理智,馬上冒出一個失心瘋的故事,"愛不到就毀了你"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好像自人類演化以來就一直存在,到了近期多虧媒體強而有力的放送,現下已成為一股風潮,手段也越發殘忍,天下之大,男男女女何其多,又何必為了一點小失意糟蹋彼此生命?

其實愛情在這個年代已經很開放了,教育也積極補強這塊,雖然高中職以下學校仍舊禁止談戀愛,但這種事情明的不行,暗地裡可管不住,照常理來講接觸得多應該會更加成熟才是,怎麼一個比一個荒唐?身邊的友人也常遇到恐怖情人,分手後半夜跑到對方家裡騷擾、揚言要自殺的、要引爆瓦斯同歸於盡的等等,令人不禁汗顏,這年頭談戀愛賭上的可是自己的性命啊!!

 

 

綜合以上九篇文章不難發現海澤對愛情主題的偏愛,常言道故事主人翁大多都流有作者一半血液,也許轟轟烈烈愛得用力就是這位文豪對愛情的解讀,以文章的性質判斷,海澤的性格裡多少也是激情澎湃的浪漫,大致查了一下他的生平,原來受人崇敬之前,也曾經有過一段敵手打壓的時期,不論藝術家或作家,最怕就是生不逢時,更何況是早期被捧高高後跌落的淒楚,想來備感煎熬。

無論如何,佳作禁得起時間淬鍊,海澤不負眾望在文學史上留下一席地位,供後人拜讀,再三回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