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1)  (以下純屬個人觀後感)

 

雖然內容是一群小孩流落到荒島的故事,但絕不適合兒童欣賞。

 

若說看完<小王子>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後會細細思索作者在故事背後所要隱藏的意涵,<蒼蠅王>也屬這種風格,但與前兩者勵志作品恰巧相反,是看了會心驚的人性解析作品。

作者用一群小男孩代替整個社會,當在孤島求生存時,年幼的他們碰到外在環境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就是最原始的人性。"因為年幼,所以更加殘忍",我們會覺得環境淘汰自然界任何物種是演化的象徵,那如果對象換成是人類呢?怎麼世界運行準則就變成了野蠻兇殘?

 

整部作品以象徵手法寫作,裡頭不管物品或事件都充滿隱喻,單純欣賞故事情節的話不需要動太多腦筋,但即便花了時間精力,也不見得能完全釐清威廉高汀要表達的所有細節,有太多諷刺的片段,作者急於呈現,或者說,想讓世人明白些什麼,導致訊息雜亂隱藏字裡行間,沒有完整的前後交代,讀者解讀破碎,只能零星拼湊,企圖用片段化的資訊窺探作者塑造的世界。

 

象徵文明理性的拉爾夫和相對"野蠻"的傑克原本是英雄惜英雄的情感,但一山不容二虎的狀況下卻逐漸演變成瑜亮情結,其實我不喜歡使用"野蠻"這個詞去形容拋開文明的傑克,傑克並不壞,他只是回歸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不管有沒有受到教條束縛,孤島上的孩子都是"人",那些善良高貴的美德或醜陋粗鄙的行為全都是"人"的性格,不管好惡,都不能改變那些存在我們身體裡,宗教層面所謂的原罪,既然性格沒有對錯之分,那就不該用負面意義的"野蠻"形容,個人比較傾向於"野性"這個詞,不是故意咬文嚼字,賣弄學問,而是不希望讓文字的褒貶去影響傑克的立場。

越進入尾聲,傑克的勢力就越龐大,甚至壓過文明的拉爾夫領袖,這應該可以稍稍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解釋一下:

 

gc0608  

 

拉爾夫雖然理性有條理,但他始終把目標建立在"尊嚴"和"自我實現"的部分,升起煙火等待救援固然重要,但在一個連食物都供應不足、擔心隨時有猛獸入侵的狀況下,掌握大家"生理"和"安全"需要的獵人傑克就逐步取代拉爾夫的地位,除了小豬的支持外,文明方可說是兵敗如山倒,有名無實,這跟追求的理想、放置的重點有很大的關係,傑克率領獵人群襲擊拉爾夫的小屋時,小豬拚了老命只想保護那個已經不具任何權力象徵的海螺,卻萬萬沒想到對方要的是比權力更重要的生命之鑰──他臉上那副可升火的眼鏡(雖然科學上來講近視眼鏡屬凹透鏡應該無法聚焦升火的,但既然作者都不在乎了姑且就暫時這樣吧),由此也可看出兩方的訴求理念並不同,一開始大家能乖乖照制度維持秩序是還沒從文明的規範中跳脫出來,而且始終相信自己會很快獲救,但時間久了希望越趨渺茫時就會漸漸把重點放在"活下去"上面,"自救"反而勝過任何念頭,制度這種東西,是要填飽肚子後才有能力遵循的!!!

 

而小豬雖然是理性方面的代表,卻不得我心,他聰明犀利,知道怎麼做對當時狀況最好(這點倒是完全贏過拉爾夫),出發點和行為目標也都是正確的,可是他那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和只出口不動手的大爺行徑卻讓人強烈反感,有些人有能力,卻不適合當領導或沒有領袖魅力,我想指的應該就是小豬這等人,因此他只能委屈依附在拉爾夫身邊,即便他對這位領袖的怨言和摩擦不比其他人少,但唯一能讓自己有價值的方式,就是緊抓著文明不放,更何況他始終與傑克不對盤,更是沒得選擇......他最後的下場也堪稱悽慘,連同海螺一起被巨石壓個粉碎,這也象徵著理性最後一道防線的崩毀,從此拉爾夫孤立無援,野性步步進逼。

 

西蒙是本書中最悲劇的角色,他有先知的命運,也有先知壯烈的結局,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中,他的痛苦是看清了一切事實卻得不到認同。人類似乎無法接受長久的信仰或觀念受到挑戰,尤其是顛覆性的資訊衝擊更會引起群情激憤,我突然想到蘇格拉底和哥白尼這類偉大的"先知者",他們擁有常人意會不到的目光、智慧,卻都以悲劇收尾。西蒙就類似這類角色,當傑克為不存在的猛獸獻上母豬頭祭品時,西蒙就聽見蒼蠅王給他的警告,畢竟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超越了文明或野性兩方的認知,這使他陷入險境,但他仍執意要把真相公諸於世,卻應驗了蒼蠅王的邪惡預言,死得冤枉、死得悲涼......

 

小說裡對羅傑這號人物的描寫並不多,但他卻默默的引導局面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真要說人性本惡,那全篇故事大概就他最符合,噬血已不足以涵蓋他的所有個性,羅傑的內心深不可測,他本身就是一個集毀滅和殺戮的綜合體,打獵時最明顯,他將身體心理的慾望全部嶄露,行為真的要用"殘忍"來形容。如說拉爾夫背後有小豬的推動,那羅傑就是促使野性傑克走向極端的推手。

 

th (2)  

 

威廉高汀二戰時期,懷著慷慨激昂加入英國海軍,赴戰場歸來後深刻體會人性的黑暗,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從軍的經驗促成了<蒼蠅王>的誕生。

 

他的諷刺淺顯易見,最直接就是針對<珊瑚島>這本書,那本是一段關於友誼和勇氣的故事,威廉故意引用其中人名和故事設定,替它改寫了不同結局,發展成<蒼蠅王>,用人性的對立面狠狠賞了<珊瑚島>一巴掌。

"火堆"從頭到尾貫串全文,本象徵文明之火,孩子們需要靠它取暖、求援、凝聚彼此,中間漸漸轉變成文明野性兩派的分界點,造成衝突、搶奪,劇情最後那把大火又猛又烈,已失去控制,撲向理智的拉爾夫,欲將最後一絲文明燃燒殆盡,卻意外的成為求救訊號,引來巡航隊員。說來也真諷刺,孩子們顧著小火見不著希望,若非傑克引發的對立、獵殺,也許所有人真會在那座島上絕望,而分歧製造了紛亂,"野性"的壯大無意間達成了文明始終搆不著的目標,但卻又在文明全盤崩壞的最後一刻,置死地而後生,召回了希望......

拉爾夫最後的哭泣不是獲救的喜悅,而是無窮盡的傷感,孩子們因為大人世界的戰爭流落到荒島,歷經滄桑,好不容易得救,卻也是再度回到另一個戰場上,那個包覆文明外衣,骨子裡仍舊充滿殺戮血腥的世界,不僅為泯滅的性哀悼,更對未來的身不由己發出悲鳴,彷彿能預見,孤島上的爭戰會在大人世界裡,不停地重演重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