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曼斯斐爾德莊園>我給了相當高的評價,不論是角色個性的描繪或劇情架構的完整指數都破表。

打從多年前閱讀了著名的<傲慢與偏見>後,就像中了毒癮一般,積極的拜讀珍‧奧斯汀的其他著作,這位榮獲世界肯定的文學才女沒受過正規的教育,她筆下的種種來自平時生活中的觀察見解,反映那個時代社交圈的運作、家族對婚姻條件的荒謬以及女性卑劣的地位等。

 

我很意外珍‧奧斯汀能將平淡到有時近似喃喃自語的旁白式寫法和繁雜的瑣碎日常對話串聯成緊密度超凡的小說,我甚至懷疑她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有依據的範本,否則那樣鮮明的性格從何構思?簡直是活生生的存在!

 

女主角芬妮和艾德蒙的糾葛應是她數部經典中最曲折離奇的,不論是難以改變的身分地位、家庭環境的南轅北轍,這次的"人禍"更是扮演相當吃重的關鍵,同<理性與感性>般,劇情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

 

我們常嚷著現代男女結合講究外在條件,但絕對比不上舊時代封建思想的沙豬觀念,這倒是不分國界,就連一向開放的歐洲也是如此,從珍的作品中其實很明顯可以看出,當時重視男女雙方繼承的遺產數目遠勝過這個人自身的價值,當人們提起陌生人,總是先談及財產的鎊數然後才是他們(裝出來或真正)的品格,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家財萬貫卻品行不良的角色供讀者反思,但矛盾又有趣的一點是,男主角必定身家不凡。

 

截至目前為止最門當戶對的姻緣屬<愛瑪>莫屬,其餘的女主角都在中產階級打滾,這或許和珍奧斯汀本身的出身背景有關吧!而芬妮堪稱是當中最命苦的女孩,除了有戶粗鄙得連讀者都難以接受的原生家庭之外,在曼斯菲爾德也過著長年自卑壓抑的生活,貧賤對人的影響有多深遠,珍透過每個角色的際遇娓娓道來,對比現在社會階層流動有較高的機會,或許不難想見作者本人可能也在痛苦的環境及心理中打轉。

 

我始終不能理解和接受,關於近親通婚這件事,舊時的英格蘭,或者說,在醫學尚未證實近親通婚會對基因有不良影響之前的國外,似乎沒有倫理綱常的限制,除了親手足之外,表親的結合被視為另一種優良血統的傳承,這讓我想起古埃及為了繼承權的正當性,皇室家族一律禁止對外通婚,所以導致特別容易在某疾病流行時"滅門"。

 

閱讀珍奧斯汀的作品最大的享受是人物內心潛在的變化,那是經由年紀、經歷相處下來滴滴涓流的改變,是合情合理,能讓人信服的,並非現在注重的戲劇性,為了張力有時得跳脫原本的思考邏輯,讀者必須透過想像力腦補,然後被逼著接受,可是相對的珍奧斯汀得花費許多篇幅細寫每句話語及每件事發帶來的影響,於是幾個轉折就累積一堆厚厚的書頁,但環環相扣的節奏讓事出有因,也因此,讀者願意花時間了解這些在圈子內打滾的主人翁,去參與他們的生活、揣摩他們的心境,並跟著無常的世事一步步領略他們必然產生的結果。

 

上流社會的生活模式很有趣,若我置身其中,或許也會迷失自我。珍很少提到職業的具體工作,大部分是為了描寫男主角而不得不的提要(除了牧師例外),我猜想,那個時候的婦女對外面世界的想像是否都來自社交場所的口耳分享?畢竟婦女沒有職業,她們唯一要做的是將自己變成一位值得被追求的淑女,等待豪門夢的成真,在資訊相對匱乏的年代,珍‧奧斯汀能寫出如此精妙的故事實屬難得,我也想參加舞會,雖然那在當時是利益和感情交換的社交場所而不是單純的娛樂......

 

其實我訝異的地方還有一個點:當芬妮向湯瑪士爵士解釋自己無法接受克勞佛先生的求婚時,居然被冠上忘恩負義的罪名,因為伯特倫家提供她如此優渥的生活,克勞佛先生家財萬貫、風度翩翩、還幫芬妮的兄長取得晉升的機會,基於這些養育和提拔的恩情,芬妮居然沒有將感激幻化成愛情而接受對方,不但讓喜好面子的湯瑪士失望,也間接指出芬妮是不懂知恩圖報的人。湯瑪士爵士說,他最受不了那些以愛情至上,老想著要獨立自主的女性,那是違背世俗常理的事......看到這我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結婚的基礎和女人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更可怕的是芬妮的兄長和艾德蒙居然也抱持同樣的觀點,十八世界英國對於家庭幸福的定義未免也太過勢利?

 

而芬妮和艾德蒙最後愉快的結局並沒有著墨太多,經過前頭風風雨雨的阻礙和牽絆,大家都曉得他們會白頭偕老,畢竟這可是愛德蒙情場失意後首度以理性找尋新伴侶,他評估自己需求,曉得芬妮的脾氣,於是將這段有利無害的關係轉化成婚姻的根基。

我非常同意以理性思考建立的情感較不容易破碎,大家都是有腦子的人,不可能放棄眼前的好處冒險追求高風險的愛情,但是這樣的結果卻讓我的欣喜之情被限制住了,很理性的高興,很理性的祝福.....

 

好吧!不如也將就一點,反正閱讀過程是愉快的、最後結局是完善的,那麼這當中參雜怎樣的心思,也就別去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