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u.jpg

 

噢!這絕對不是勵志電影!!!

 

想成為傳奇要超越誰?敵人或者自己?

 

競爭(又或者"鬥爭")

 

才是本片主題。

 

我慕著JK SIMMONS的演技而來,佛列契這個角色確實沒讓我失望。

 

冷酷無情的殺手,或許他曾多少透露出自己身為"人"的情感,但看到最後,仍舊不會將他的惡行惡狀歸類成"恩典"。

 

他是撒旦,所有進擊的樂手們都將用靈魂交換短暫的榮耀,哪怕過程充滿污辱與殘暴。

 

佛列契頭上的那道疤相當顯眼,微笑時像入鞘的匕首,冷酷時像地獄的裂口。

 

雖然本片的主角是安德魯,也在他的努力與掙扎間著墨,但他最大的收穫除了猛進的實力外,就是人生的歷練。

 

有些事情錯過了就不再回頭。

 

人生的路是自己選的,沒有對錯,也不需埋怨,但路一旦岔開,終究是有遺憾。

安德魯選擇了打鼓,放棄了妮可,當時畫面中他看起來像頭野獸,也確實鐵石心腸,但這部分即便再怎麼隱藏,都是轉彎處一個小缺口。

失去一切的他想挽回,人事已全非,真有趣,追逐夢想時情感放一邊,跌一跤時卻又總是奢望能拿情感來療傷,根本是不成比例的付出與索取。

 

辨別人心的能力要具備,除非你遇見魔鬼。

 

佛列契那場精彩的報復真教人顫慄,如其人風格,一步到位、刀刀見骨,他確實想毀了安德魯,在那個重要的舞台,在那個我們都以為要完美結束的時間點。

你說他成功培養出下一個查理帕克?

我不這麼覺得,我只看見屬於人性的一面自安德魯的軀殼中消失,剩下的是什麼?也許得等那場瘋狂叛逆的演出結束後才能揭曉,但我們都不會看見的。

 

 

我不搞愛的教育這招,但我也不贊成激烈的高壓。

 

佛列契在排練中哀弔去世的學生,淚流滿面、痛心疾首的表示不捨,他說學生是「車禍死的」,但事實是自殺,因為魔鬼而自殺,真相水落石出的瞬間,那幕十幾分鐘前的老淚縱橫畫面就這麼無限放大在我腦海裡,我回想他的臉上沾滿謊言,頭上的疤發出邪魅的笑。

他說自己多年來致力於培養「大鳥」,用他獨特的斯巴達式教育,依我看來,他想"撿"到大鳥的機率還比較高,還能冠冕堂皇的咆哮學生,好藉口。

 

這不是勵志電影。

 

安德魯在最後一刻放手一搏,奮力地敲出磨練多時的拍子,拍點落在每個精準的秒數,你說他接近完美!但在這個夢幻的時刻,卻不見他的靈魂,(這總會讓我想起帕格尼尼,那個傳說中與魔鬼交易的小提琴手,用靈魂換取高超的技巧。)急速不斷的鼓聲給人的也不是舒適,音樂變成一種壓迫,他也許成功的達到了佛列契的要求,卻失去了自己。

夢想要談!

但小心生活中的魔鬼才是生存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