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看戲我都是受到內容感動,很少有這種因表演形式、技巧、編排創新而驚豔的狀況,莎翁的劇很多人演:
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仲夏夜之夢
阿姆斯特丹劇團:奧賽羅
蜷川幸雄:哈姆雷特
以及這次的台灣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的 理查三世
近期看過的表演團體卡司都相當堅強也各有千秋,但我必須承認,王嘉明導演這場是唯一從頭到尾沒讓我想睡覺的戲!
可說是因為語言的關係:聽中文偶爾看看投影繁複的莎翁式英文,總是比聽英文霧煞煞忙碌在演員與投影字幕交錯間輕鬆吧!
導演也相當用心,雖然將台詞全部譯成中文,但是每句話尾都有押韻,即使語言不同,莎翁精神仍舊不滅啊!其中又交雜台語及現代用語,親民之餘其實也是將另一種文化帶入這部異國的作品當中,可說是另一種新的交流和詮釋。
其次,內容也挾帶不少台灣社會火紅的議題,除了有幽默和諷刺的效果外,兩者結合下更能幫助我理解當時英國紛亂的時代。或許有些人會拿來與原作相比較,可能覺得改編後不倫不類等,但蜷川幸雄都改編一部以日本歷史為背景的哈姆雷特了,我很高興終於也有一齣台灣人懂得的莎士比亞。
戲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理查三世的呈現及他的視角。
這就得談到這齣戲所想要探討的主題──歷史的真相。
那個史書記載、莎翁筆下、世人心中、故事流傳的陰險角色,我們從未親眼見識過,那些用言語、文字堆砌出來的樣貌和個性確實無從查證,畢竟歷史筆書和口耳相傳都是透過最不可靠的媒介──人類。
戲裡的理查並沒有實體樣貌,僅用一件襯衫、皇冠、白手套代表,給了觀眾莫大的想像空間,跳脫出我們既定的那個醜陋、跛腳、駝背印象,這裡的理查,由每個人自行想像拼湊,導演沒有刻意為理查翻案,但是透過這樣的手法確實讓我多了一份思考的點。至於配音的部分,王嘉明表示人、聲分離原本是想幫助演員入戲,而後來衍生出"代表虛假的政治魁儡"之意則屬無心插柳結果。我得誠實的說,某些"配音"聽起來真的超級虛假,令人不明不白萌生一股嫌惡之情。
導演在劇中也大量使用"媒體"的效果,現場錄像呈現雖然不是什麼新的表現手法,但是透過活動鏡頭確實讓舞台減少許多視覺上的死角限制!甚至擴大到觀眾席及場外前台區域,有一種整個戲劇院都是我的舞台那種感覺!再者故事和歷史都是以第三者的立場角度描寫理查,導演則讓理查三世自己說話!搖晃顛簸的畫面似乎就像透過理查一雙殺了血紅的眼望出去那般,奸巧陰險,我特別喜歡這個部分。
片段裏頭也提到媒體的煽動性及民眾的盲目,最明顯的是民眾向理查請願那段,無知愚昧的大眾形象深刻的傳達出現今由媒體主導議題的病態。即使我們擁有別的管道能獲知訊息,但是依舊逃不出背後那雙"看不見的雙手"的操弄,沒有識讀查證的概念及一窩蜂的習慣,常常像把野火亂燒,將眼前的真相毀滅殆盡,於是多數暴力產生了一種"對的錯誤",所謂積非成是。
先不論為真為假,莎翁筆下的理查真的令人咬牙切齒,有伶俐的口才和聰明的腦袋,卻用來無惡不作,染滿成河的鮮血,這個人真的從頭至尾黑到底了。
也因為現場投影的緣故,舞台挑高、下沉並沒有阻礙觀眾視線,所以每個角落都能充分利用,營造出的感覺也有所別,看得我是津津有味。
代表理查不屑內心的鼓聲也在舞台上與主角同進退,還有約克公爵夫人傷心思念喬治的憂傷琴聲,都是現場演奏,這些樂器印入眼簾時不僅不突兀,還帶有一種巧妙。
我覺得導演很敢玩,但是相對風險也很高,一齣戲劇過度依賴機器設備是很危險的,音樂現場演出變數是最大的,創新手法突破傳統是很冒險的,但是這些他都試了,而且同時混在一起丟進同一部戲中,讓人不禁佩服王嘉明的心臟。
雖然時間依舊拖得太長,這是莎翁劇躲不掉的宿命,可是當我看完,卻有一種滿足的感受,心裡頭脹脹的想與人討論分享,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值得"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