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TWJ5SD.jpg

今日看了30歲的「暗戀桃花源」,有些小小的感觸,我未曾看過以前的版本,開始涉足戲劇後才漸漸耳聞這檔經典,沒看劇評也沒上網作功課,就這麼白紙一張去了。

「暗戀」和「桃花源」兩齣戲劇的悲喜交錯其實很有趣,總期待會迸出什麼火花,過程中我一直想起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結構類似,好幾個故事同時進行,戲裡戲外,甚至有不知從何而來的尋人小姐,雖然演出時間很長,但當下感受不到被囚禁的痛苦(有些戲即使只有一個小時都會讓人有度日如年之感),說明其實這樣的呈現方式及故事內容我是能接受的,但為何沒有大大的讚賞與滿足呢?

 

兩個劇本撞在一起,一個敘述民國初年的時代悲劇,一個是改編古文的爆笑古裝,不斷拆解打斷,加上戲外的劇團相鬥,觀眾不但要記憶劇情,還要回憶上一幕被打斷的片段,確實會有較難入戲的狀況,常常上一幕的情緒還在,就被迫進入下一波的轉換,要牽動觀眾心緒,除了考驗演員的功力,整體節奏的掌控也非常重要,但很明顯,上半場的「桃花源」壓過「暗戀」,除了喜劇較輕鬆,節奏快容易引人發笑外,小時候背過桃花源記,能一句句跟著演員默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記得我以前還改寫過桃花源記,雖說是很久以前的小動作,卻拉近了跟演員之間的距離;但「暗戀」的時代是在我出生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是這個目前安逸的我們無法想像的曾經,加上故事情節需要很多的時間醞釀,導致我老是在回想上一幕的笑點,忽略、甚至無心於眼前的小情小愛。

 

下半場最精采最經典的,就是兩個劇團各據一半舞台的過程了,不論表演或台詞都巧妙融合在一起,這段是我個人認為這齣戲最有看頭的地方,很可惜的是,就只有一小段,之後又拆開了,而不曉得是不是為了跟「暗戀」的時間平衡,「桃花源」後兩幕有拖延的狀況,不斷重複同一個笑料,到後來已有點尷尬,對劇情本身的幫助也有限,我當然明白桃花源記就這麼短,沒什麼好加油添醋,但真的很想建議省略重複的部分,讓節奏快一點,也可以省下不少時間;而「暗戀」倒是因為從頭至尾都呈現緩慢哀傷的氛圍,所以也就沒什麼特別突兀的,只是觀眾坐這麼久,又面臨安靜與緩慢,很容易分心看錶,雖然我後來聽說金士傑那個版本其實不太有這個狀況,但我沒看過,不方便比較這些。

 

不得不說,結局還是有引發我思考,原本從頭笑到尾的「桃花源」,卻在最後一刻展現出強烈諷刺的悲傷,面對他紅杏出牆的妻子,困窘的生活與惡劣的袁老闆,即使老陶曾到過天堂,仍舊挽回不了他失去的一切,也仍舊沒辦法撫平心中的哀痛,更可悲的是,再也回不去天堂,全盤皆輸;而「暗戀」則是在渾沌黑暗中,透露一絲曙光,男主角與女主角在病房重逢,跟過去的自己和情愛告別,兩人雖沒有在一起,卻彼此都有不錯的歸宿,女主有家庭,而男主最後也接受了照顧自己一輩子的太太,即使有遺憾,也都能隨風而逝了。

 

至於始終尋找劉子驥的奇女子,就好像貫穿全文的主旨一樣,劉子驥遍尋不著桃花源,因病而逝,那股濃濃的憂愁似乎在說,「暗戀」和「桃花源」的結局,其實一開始就注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