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l00_CPHHolder_fileList_RptFile_ctl00_Filebe0e34613008473f82e264c8fd2784ab.png

展名相當吸引人,乍聽之際便能感受其哀傷,左思右想,不知羅莎為何許人也?尚未踏進展間,就聽見服務人員幽幽傳來解釋的嗓音:「羅莎,泛指二戰後的倖存者」。

那麼,這展覽性質就稍微硬了點。

IMG20170316143802.jpg

貨櫃裡的推移者,請來勞工、失業民眾、社會運動者參與錄像製作,轟隆隆的音響震盪入口處及售票點,雖非刺耳尖銳的高頻,但巨大的低頻依舊干擾人的聽覺,很佩服待在驗票處的工讀生,每幾分鐘就得遭受一次荼毒。

我站在貨櫃裡,看著眼前蔡明亮式的慢動作,突然有種資本家的錯覺,由於音頻迴盪小空間,隨著畫面微微震動,彷彿這些人正推展我的成功,正移動艱難步伐替我賣命。

 

IMG20170316144556.jpg

身為戰敗國,日本人民的憂怨情仇都給了魁儡君主─裕仁天皇。畫面中央的天皇肖像,透過科技,呼吸起伏與眼簾眨動相當逼真,但垮下的肩胛與失落的神情,完全失了國君格調,似乎意味著被架空的無奈及憂愁。

一旁破舊的黑白照,破碎卻努力的盡了記錄歷史的功用,沒有哭天搶地,沒有痛不欲生,只有濃濃的低氣壓與憂鬱。

 

展間另一側放置土耳其藝術家的兩個錄像,我鮮少觀賞錄像創作,對於影片同一時間只能聚焦一次的小缺失,往往帶來的是一頭霧水,人的專注力有限,所以新聞約莫三分鐘,對於視覺與腦筋的疲乏,重視收視率的行業向來研究極深,可是藝術不在此限,他是從說話者的角度去思考,相對的,較難產生連結。

 

IMG20170316150628.jpg

懸掛空中的燭光,象徵著飄散的受難者靈魂,下方的墓碑不刻意凸顯,躺在地面,路過的人要透過刻意的角度才能觀看,如同自大時代下犧牲的亡魂,隨著時間緩緩向前流逝,不刻意張揚,只留下一抹記憶,供後人時不時回想。

 

IMG20170316150847.jpg

平凡溫馨的家,空蕩無人,架上擺著先人骨灰還有墓園模型,輪椅播放著影片,在人聲的襯托下顯得房間更虛無,有時未必會留下傷痕,但痛的那處卻會無限擴大,很安靜,卻無所遁形。

 

IMG20170316151251.jpg

菲律賓與台灣之間的愛恨情仇複雜到說不清,彼此緊密相連卻衝突不斷,牆上大理石刻出的文字記載著每段痛楚,國際情勢的變化,讓無辜的人民相互仇視,地面的殘肢斷臂四散,那是作者以自己為模型製造出的等身雕像,卻也是,國與國之間,數不清的受難。

 

IMG20170316151915.jpg

IMG20170316151925.jpg

乍看之下終於有鮮艷、陽光點的作品展出,插畫來自不同越南藝術家,展間還有一視頻,我歇著,看影片中的創作者娓娓道來這些作品如何震撼他們的人生,你說,不過是肖像畫,紙張小筆觸輕,摺疊可放入口袋,這些都是應模特兒要求,而這也是他們留在人世間最後的影像。

戰爭期間,許多人面目全非、橫屍街頭,藝術家說,他走向那些支離破碎的人體,從口袋中,掏出他們的身分,一看,啊!曾是我的客人。

 

IMG20170316153104.jpg

全部裡面我對這件作品最無頭緒,導覽說,作品呈現大家都在懷疑別人,也都懷疑別人懷疑自己的狀態,這是中國藝術家的手繪動畫,具體之概念,請自行進當代館參閱。

 

這麼不知不覺就把二戰的世界哀戚給逛了一遍,羅莎的傷口指的是這些倖存者,但傷口分布不同部位,呈現的太少、太淺,本該泊泊血流的部分受到了洗滌,以至於我只能看見疤痕,難以聽見時代的悲鳴。

題目設定的太廣,單只一層樓,也許連一個國度都訴說不清,題材硬,又被黑暗所壟罩,這次的展覽我只給普通的評價,希望當代館能回到先前的方式,好好把一位藝術家或單一主題說好說滿,說到讓人難以忘懷。

 

IMG20170316153403.jpg

最後附上樓梯間發亮貓頭鷹結束這回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