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_P0300013  

 

這本書裡沒有一個角色的人生是完好的,歷史很沉重,畢竟承載大時代下犧牲者的靈魂。

這與我們現在戲稱的"戰鬥民族"意義不同,作者透過敘述讓我們看見俄羅斯破敗的一面,經歷過這段幾乎毀天滅地苦痛的人,似乎註定與坎坷牽連一生,就像深深嵌進作者血液裡頭的法蘭西氣質,揮之不去。

 

比外在環境更壓迫的,是自我認同。

 

作者不喜歡發生在自己、家人、朋友及這片國土的所有悲慘遭遇,嚮往外祖母口中的法蘭西,但現實是,他生在俄羅斯,即便苟延殘喘,他人生中許多重要的回憶及人格塑造都誕生在這片冰天雪地中,俄羅斯哺育他,就算成長的環境艱困,但畢竟是人為的慘劇,與幅員遼闊的大地沒有直接牽扯,他流著俄羅斯的血液,卻老是受到挫折與族人的欺凌,遙遠的法蘭西卻給了他慰藉,給了他逃離現實的空間,給了他另一種人生的希望,這使他在理智、情感都受到強烈的掙扎,他想愛俄羅斯,但這片土地卻無法供應他想要的,也無法從吶喊及無所適從中得到回音。

 

<東京未婚妻><艾蜜莉日本求生記>的作者艾蜜莉也是類似的情形,差別是她隨著父親工作飛往不同國家,讓她的情感始終找不到皈依,她帶著希望回小時候居住的日本,卻發現自己不論是外貌或文化都顯得格格不入,日本人又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讓她屢遭排斥,內心有說不出的苦悶。

 

我的一位友人,其父親數十年前因工作舉家遷移來台定居,她在台灣出生、學習、生活,撇開西方洋人的外貌,徹頭徹尾就是個台灣小孩,但法律上卻只承認她是"外籍子女",法定畢業後必須離開台灣,與故鄉、親人分離,對她而言,台灣是家鄉,是她所擁有、熟悉的一切,卻始終不被承認,她的靈魂也是漂流無居所的。

 

那麼關於我是台灣人這件事,不做政治上的辯論,以事實而言,我確實是,雖然外在壓力承不承認是一個問題,但始終不會改變我的想法,還好,台灣目前沒有排斥我。

 

舉了一些例子,證明作者也只是數萬掙扎靈魂中的其中一名,但由於他纖細敏感的神經,他的認同裡混雜糾纏不清的血緣,他的遭遇時時刻刻衝擊他的心牆,某種程度,他將外祖母一生的哀戚也往身上背,他有太多太多說不出的哀傷,迫使他成熟,那些童年故事的美好在歷史的真相中血淋淋地曝曬,感覺就像,小時候一直以為有聖誕老公公,長大後不但發現這是騙局,還意外發現聖誕老公公其實是竊賊一樣,雙層的打擊,讓人轉而厭惡這個故事,及說故事誤導我們的人。

 

作者的文筆優美、細膩、有股說不出的沉穩,或許也受到外祖母壓抑的影響吧,但在限度之下卻還能強烈的感受每一個時期情緒的波濤轉變,尤其當他生裡轉變的時候最為兇猛,男人的生殖器似乎能操控他們所有思緒、行為,女人對於成熟的蛻變也很辛苦,需要相當的適應期,但與男人比起來,好像稍微含蓄一些。

 

「我的眼睛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想像力是承載我翱翔的工具。」

 

其實作者擁有通往法蘭西的想像通道,是一種幸運(那些磨人的情況大部分是他自找的)

 

有一段引起我的共鳴,主角翻遍所有書籍文章得知法蘭西的所有種種,以為能使自己有突破性的改變或成長,但結局是,除了滿腦子的文字與真相,他的生活及本身並沒有絕對性的改變,至少,沒有像他外祖母一樣的優雅。

 

我追尋的東西甚至是主角的好幾倍,或許沒有他如此鑽研,但我仍煞費苦心,努力想累積自己的實力,究竟這些能讓我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不知道。

 

我具體而言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不清楚。

 

但我很確定,我不滿意現在的自己,我想要成長。

 

或許探索是每個正在迷惘的人必須經歷的階段,充實自己、開拓眼界也是目前較能達成的路徑,人生什麼時候轉彎無人知曉,但如果做好準備,或許下一步可以更堅定,常常在網路上看見哪位成功人士因為一條岔路,變成了他們自己從沒想過的樣貌,我很羨慕也很期待,我的轉彎處會領我抵達怎麼樣的世界,但這之前,我只能摸索。

 

以這本書享譽國際文壇的狀況,應該不太需要擔心作者馬金尼現在的人生狀態了...吧!

願我也能從生活中的苦澀提煉絕美的芬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殿曉二 的頭像
    殿曉二

    驛站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