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040  

這次的展覽型態挺特別的,可能也跟來台的作品不多有關吧!著重在空間的藝術感和物品的陳設,而且幾乎整館都可以拍照,這是我看三年展覽下來花錢進去聽最多相機喀擦聲響的一次(沒有好沒有壞,當然對我這種部落客來說能拍照絕對是省力很多),<米開朗基羅展>跟華山的<普立茲新聞獎>一樣都是旺旺集團主辦,這次很貼心的兩個展裡面作品大部分都有特別附文字解說,相較於別的展覽只掛個作品名在畫像旁邊,這樣的做法確實很用心,只是好像就沒有必要花錢特地租個導覽進去了,尤其是<米開朗基羅>,可能因應科技革命,個人導覽升級為觸控式面板,但價錢也漲成120元,租進去後發現其實多半都照著牆上文字念,覺得有點划不來,這可能是兩邊廠商需要再多加磨合的地方吧!

 

IMG_8047  

米開朗基羅這位活到89歲的老爺爺根本接近天才了,不過天才總是有些跟凡人不同的性格,聽說他非常孤僻難相處,好像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裏頭,討厭畫肖像畫,就連唯一的自畫像居然也是照片裡那個人......手上拿的人皮!!!!!!(根本驚悚大師了),不過這幅畫的故事其實很慘痛,是因為米開朗基羅的弟子(拿人皮的那位)殉道,被處以剝人皮極刑,米開朗基羅才悲痛畫下這麼黑暗"自畫像",好吧這位大師表達自己痛苦的情緒也不是那麼一般,下面也會提到其他案例!

 

IMG_8049  

其實身為藝術家首先要具備的就是豐沛的情感,許多創作者之所以有這麼偉大的作品流傳千古,大部分都是因為愛情的滋潤,像畢卡索好了,活到老玩女人玩到老(我沒有汙衊他的意思),其他藝術家(不論有無配偶)或多或少都有幾個女人充斥在生命中,雖然不甘我們的事,不過還是不免感嘆,專一忠誠的感情終究不可能被滿足啊!

米開朗基羅特別的一點就在於他的感情都是柏拉圖式的愛戀,當時文藝復興時代流行這種方式交往,不貪圖肉體只在乎精神上的昇華,聽起來倒是頗有質感的(跟現在肉體氾濫的狀況相比),他與女詩人維多利亞‧科隆娜相差二十多歲,但彼此在情感上有交流歸屬,米開朗基羅為她作詩作畫雕刻,兩人藉由通信維繫彼此感情和靈感,直到柯隆娜五十多歲去世時,米開朗基羅還親吻她的手送她最後一程,儼然就是浪漫的瓊瑤式情調(誤)!

 

IMG_8045

但讓我最震驚的是上面這幅<戴提俄斯>,是引用希臘神話裏頭的故事,這位戴提俄斯被處罰綁在山上每天讓禿鷹啃食肝臟,身體復原後隔天再啃,永無止盡受到折磨,象徵著米開朗基羅為情所苦,到這裡目前為止都還好,重點是這幅畫的靈感來源卻是一位跟他相差三十多歲的年輕男學徒卡瓦列力!!!!!米開朗基羅幾乎為他陷入瘋狂,沒想到在那樣的時代對同性戀這件事這麼坦然,雖然雙性戀這種在現代並沒什麼稀奇,只是這倒是我首次得知有不同性向的古代藝術家!但同樣的米開朗基羅也保持他的柏拉圖式愛戀,他的人生最主要的就這兩位愛人,算是很令人感到欣慰了!

 

IMG_8042  

其實米開朗基羅的性向好像可以從作品當中看出點端倪,畢竟他是極少數熱愛以男性為主角的創作者啊!不管是哪個時代哪種風格,古典也好後現代也好,很多都專挑女人畫,對藝術創作者而言,完美女性體態的呈現是他們畢生所追求的!但這位爺爺手下不管是畫還雕像都好,幾乎都以陽剛充滿力量的男性身軀為重點,這幅看起來很安詳的兩位天使都是男的!雖然是<曼徹斯特聖母>的其中一部份,但讓人好奇並多加描繪的果然還是這兩位看似親密愛侶實則同為男性的小天使了!

 

IMG_8052  

類似這種男性身軀素描不曉得有多少,由此可見米開朗基羅平日就不停臨摹男性體態,我突然有個想法,會不會是因為當初流行柏拉圖式戀愛,米開朗基羅接觸女人身體的機會微乎其微,於是就專攻自己熟悉的男性身體?這不曉得有沒有辦法得到答案,不過我想應該多少也跟他的性向脫離不了關係,只是不曉得是因為喜愛男性才創作男性作品,還是因為男人畫久了就愛上男人了......

 

IMG_8069  

這浮雕是米開朗基羅17歲的作品,這麼年輕的階段就看得出他對於刻劃男性身體掌握的技巧很純熟,這幅<半人馬之戰>故事是半人馬參加婚宴因為喝醉搶奪婚宴上的新娘並騷擾其他女性,導致現場一片混亂,但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上完全看不到女人,只看得到一群男人交纏在一起,好像用盡全力搏鬥一樣,這種詮釋方式真的很特殊,我想這也是他個人專屬的特色吧!

 

IMG_8050  

這幅是德維托臨摹達文西手稿的作品,我一眼看就覺得溫馨,導覽說那時兩位女性親密靠在一起的畫法是很前衛的,所以當時吸引許多藝術家前往臨摹參觀,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算是同時期的經典人物,原來達文西跟米開朗基羅也相差23歲耶(很執著於歲數),不過他們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貢獻真的無人能及,不愧是三傑!有這樣亦友亦敵的對手其實某方面來講是很幸運的事!良性競爭總是能帶來比預期更大的效益!

 

IMG_8057  

IMG_8056  

這是學徒中的米開朗基羅拿作品給老師羅倫佐的畫,其實我個人覺得厲害的是,後世人有辦法將照片中那個已經在戰亂中遺失的面具?頭像?重新製作一個正面的複製品出來,樣子有點恐怖,不過技術很厲害!不曉得這位年輕的天才當時想刻的是哪一位人物?

 

IMG_8055IMG_8062  

IMG_8061  

展覽中有出現介紹學徒工作室,雖然這樣講很無禮,但這可能就比較像是湊作品用的,因為我不太懂這必要性?但整個空間很有風味倒是值得嘉許,其中有提到以前顏料問題,據說以前因為青色的顏料元素必須遠從阿富汗運過來,所以這類顏色的價錢跟黃金一樣貴重,現在的我們真的很難想像當時的資源分配,沒想到連發展美術都得辛苦自各處收集原料,不像現在走三步到書局,看是要水彩蠟筆壓克力顏料隨便挑,顏色也挺多樣,當時作畫的步驟很複雜,難怪大師身邊必須要有學徒幫忙,就舉上圖為例吧!必須線在紙上塗抹白白的膠之類的,在鋪上金箔,才做美術加工,過程應該非常耗時耗力,難怪大師每一幅作品都很珍貴,絕對不是科技發達的今日所能比擬的!(雖然我蠻喜歡科技的!!!)

 

IMG_8075  

再來就要提到米開朗基羅很有名的雕刻部份了,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勇砍下巨人哥利亞頭顱的大衛頭像,從小看照片看到大,始終不明白原來這是有典故的!而且米開朗基羅獨排眾議,偏偏詮釋大衛在殺哥利亞前的神態,他認為面對強大敵人的年輕小夥子在此時的肌肉最緊繃,全身最有爆發力,果然經過他巧手雕刻下,大衛像確實在歷史上永垂不朽,這讓我了解一件事,如果你不能突破前人的足跡,那就繞道從別的角度進攻吧!我想米開朗基羅最大的勝利技巧就在於他的勇敢創新和從不同面向詮釋,也很成功讓每件作品都有屬於他無可取代的風格!你看那大衛的眉頭和眼神多凌厲啊!

 

IMG_8077  

IMG_8079  

關於<酒神>和<瀕死的奴隸>這兩件作品我的感想沒有很多,只是若要說瀕死,那身肉體和表情還真不像要死的人,就像導覽裡面提的,他反而有種享受愛撫的感覺...

 

IMG_8073  

這就超級經典了,<羅馬聖殤>這雕像不曉得是否位置擺設的關係,特別有種凝重的氛圍,也讓我走近的時候感受到些許壓迫,可能是因為太莊嚴了,大家圍在那裏總是輕聲細語,除了相機的喀擦聲之外可以說是全然安靜,我的信仰不在此,但確實也感受到它散發出的強烈情感,聖母的表情讓我一看再看,抱著死去的兒子並沒有很悲傷,反倒是平靜的接受了這件憾事,也因此讓她顯得更為莊嚴肅穆,導覽表示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在作品上刻姓名的雕刻,就在聖母胸前那條帶子上,不管怎樣能把大理石弄得像蠟一樣柔軟有皺褶已經夠令人讚嘆了!

 

IMG_8071  

至於這件額外的<聖殤>之所以要另外講,不僅是因為這件未完成作品是米開朗基羅過世前的遺作,也是我看來看去唯一沒有男性陽剛線條的作品,照片裡頭很明顯可以發現男人垂垂老矣,不要說身材,連皮膚都已經成老人的粗糙,甚至連站都站不穩,我想可能是年事已高的米開朗基羅面對自己的老朽有感而發吧,但還是可以看出聖母的母性光輝,她很溫柔地抱著她的孩子,母子相連的關係是如何都斬不斷的!如果當初來得及完成,想必也會是另一件經典之作吧!

 

IMG_8081

IMG_8082  

關於建築的部分我不是很懂,甚至連略懂都稱不上,而這塊好像也沒有著墨太多,只知道米開朗基羅有為教宗設計建築物,而且是挺漂亮的穹頂,有希臘式的感覺,如此這般!最吸睛的是天花板的小穹頂,只能說主辦單位挺用心的,地上還有標明最佳拍照地點!一整個很有國外氣氛!

 

IMG_8084IMG_8086

 

最後要來談談濕壁畫了!這種繪畫技術也實在夠令人緊張了!先塗上一層熟石灰弄成的灰泥,必須要在乾掉化為堅硬薄膜之前上色完畢,只有短短幾個鐘頭的時間,難怪每次藝術家只能畫一小部分,原來要經過這麼複雜的手續才能弄出完美的濕壁畫!米開朗基羅使用這技術創作,主題仍與宗教脫離不了關係!國外的藝術家對於宗教有種近乎死心塌地的心態,好像非要與宗教融合才能有靈感?(這樣講不曉得會不會被轟),總之不管是上圖的上帝形象或是下圖耶穌復活審判的力道都有震懾人心的效果!

 

 

 

 

IMG_8088

 

這副<德爾菲巫女>最特殊的是米開朗基羅少數的女性創作之一,而且除了臉部表情柔和像女性化之外,好像在身形體態部分還是非常陽剛,就算導覽不說我也注意到那手臂的肌肉線條有點違和感,可能米開朗基羅心中的女性形象這樣是最好的,可在我這位現代女子眼中看來還真有點......(就不說了)

 

IMG_8090

結尾用一張<創世紀>代表開始和結束吧!今天拜訪這位大師的作品也算是開了眼界,雖然沒有辦法全然了解這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但好歹我也大致記得他的作品和特色了!期待下回歷史博物館得展覽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