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uu3u  

 

猶豫很久,關於這本書的心得,究竟要不要寫。

男女主角各自有堅定的信仰,而沒有固定信仰的我,下場就是被大家的信仰牽著走。

 

原來蘇倫就是紅莓女。

這個結局放在書末小小衝擊了我。

 

故事的時間進行採順序,但e-mail的對話又不斷回憶倒敘,穿插過程中必須要有驚人的耐力,因為串聯這對往日情侶的事故描述在書的後半段,前頭只是不斷探討對方對生命及人死後何去何從的論點,觀看別人的信仰容易疲乏,因為那不存在我們的腦中,我們得費力理解,卻還未必接受。

 

斯坦徹底發揮學者的姿態,用各種艱澀的詞彙闡述宇宙、物理、自然理論,作者的底子相當深厚,這已不單單牽涉一門學科,可是賣弄學識的結果是,我花了更多時間、精神讀完他的文字,有時甚至只是快速瀏覽,常常不小心就陷入放空狀態,但還好大致能理解斯坦的邏輯,他是個相信科學甚於神學、玄學的支持者。

 

同樣的事件,在蘇倫身上起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她成了虔誠的信仰家,相信彼世、相信靈魂,相信不可考但卻又無法辯駁的神祕學,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她本身相當畏懼死亡,生命的消逝對她造成的衝擊和恐懼大過於旁人,只好寄情於永不滅的靈魂,相信肉體停止運轉後,擁有個人意識的魂魄會另有出路。

 

回味這本書,我選擇從結局開始回溯。

 

經過沉澱之後,我有了種在劫難逃的感受,蘇倫的命運早就寫好了,無論之後她和斯坦分開、出嫁、重逢,這一切彷彿都是註定好的,想要逃離並且遺忘的兩人,最終只是照著生命的劇本在走而已。

對話當中不只一次提到巧合,我想起很久之前聽到的一句話:世間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至於為何碰見紅莓女?這三十年當中遇見的形形色色人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我無法細細解釋,但總感覺事情的發生按部就班,缺一不可,蘇倫與斯坦的重逢彷彿正式開啟了命運的齒輪,兩人的對話似乎也像沙漏倒數,當心結解開的同時,結局也伴隨而來,這種被操控、無法反抗的感受是讓我毛骨悚然的主要原因。

 

蘇倫的先生厭惡斯坦是人之常情,若他將蘇倫的意外怪罪到斯坦的身上我也毫不意外,畢竟蘇倫確實在密會斯坦的途中身亡,雖然由不得他們選擇。

 

其實讓我最難過的不是死亡,是這個結果將導致所有人的信仰崩壞,蘇倫在死前睜眼無所適從的表示:萬一斯坦說得是對的呢?

 

萬一沒有彼世,萬一死後不會藉由靈魂延續,萬一她後半生堅信的都是虛假的呢?(相當殘忍)

 

我相信斯坦日後也會不斷的質疑自己的論點,若再強辯蘇倫與紅莓女的重疊是巧合,那未免太自欺欺人,或許,蘇倫說的是對的呢?那麼斯坦不僅動搖他的信念,可能也會影響他日後在學界的觀點及表現。

 

無辜的是蘇倫的先生及孩子,無辜的是沒有依歸的思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殿曉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